微信的4个新功能,看人家是怎么迭代的
本溪网站建设
微信的更新一向比较低调,很少在更新日志里把更新内容写完整,基本都靠用户主动去发现。
或者说,微信压根也没想让用户感知到产品发生了什么变化,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进才是他们所期望的。
不张扬,不打扰,不主动,不刻意。
最新的7.0.21版本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,看似都是小改进,但背后的逻辑却能看出产品迭代的思路。
目前仅有 Android 客户端发布了新的内测版,iOS 用户可能还要再等等。
这次的更新其实有挺多变化的,有的是新功能,有的是基于原有方案的改进迭代。
我例举了这次更新的4个变化,跟你聊聊我的观察和思考。
第一个,公众号信息流再改版
从今年初开始,微信团队针对公众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优化,包括付费阅读、阅读效率优化(乱序推送)、文章底部推荐、翻页功能等。
从我的实际感受来看,这些改进对作者来说都比较友好,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。
这次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订阅号信息流的内容呈现方式上。
原本会在信息流文章卡片内出现的「摘要」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文章的阅读信息,包括阅读量、点赞数、收藏数以及有多少好友读过。
不过,目前还不太清楚这部分信息展示的逻辑是什么。
阅读量都会显示,但之后的多少位朋友读过、点赞量、收藏量的出现没有特别规律。
另外,信息流内呈现的这些信息都是非实时的,当你点进文章后,对应的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化。
有的读者可能一下子没看出来,我做个对比展示,你就清楚了。
图中左边是改版前的样子,右边是改版后的样子。
此外,我在两个 Android 手机上分别测试了新版,发现了一个有差异的地方。
除了上面看到的改版后的样子,我在同样是新版的订阅号信息流内,还看到了一种如下样式的展示。
相比于改版前的设计,只是把多少位朋友读过从图片底部的位置挪到了原来摘要的位置。
把这三个方案放一起对比,你的感受就比较直观了。
可能有人会好奇,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?
其实最大的变化,是对于公众号运营者运营策略的影响。
有的号会在标题下方配一个摘要,这个摘要是对文章的补充,或者是对某一个悬念或者福利的提示。目的都是为了让读者能尽可能进入文章查看。
这个变化后,这种由公众号运营者主导的方式没了,转而变成了由文章数据决定。
说白了,这种变化其实是让数据投票。默认阅读量高且好友阅读多的文章,质量就高。
通过传递这个信息,让用户做出是否打开文章阅读的决定。
现在很难说好或是不好,因为没有数据支撑,相信正式上线后,微信团队会根据数据做出对应的改进。
当然,也有很多人本来就不写摘要,这种变化就没啥影响了。
第二个,聊天窗口和朋友圈支持标签功能
在聊天窗口输入「#公众号:公众号名称」或者「#小程序:小程序名称」,可以直接进入对应的搜索结果,然后直达对应的公众号或小程序。
在朋友圈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。
直接点击蓝色字体部分,就会进入下面这个新页面。
也就是说,微信通过标签功能将内部生态实现了打通。
别小看这个变化,这是在私域和公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。拉近了公众号、小程序与私域之间的距离。
与此同时,借助这个功能也可以衍生出很多的运营场景和玩法。
尤其是对小程序的链接,以前公众号没完成的使命,现在都由小程序扛起来了。
包括最近大火的社区团购,很大程度上就是小程序在微信生态内的建设和在用户习惯中的普及。
这一点,公众号的路径明显比小程序长。
第三个,扫码引导回归原始状态
下图中左边部分是改版前的方案,如果识别的是公众号二维码,会自动判断是公众号,然后显示对应的公众号名称和头像。
右边部分是改版后的方案,准确说,是最早期的方案,也就是回到了原始状态。